其他
林珊珊:媒体非虚构写作的野心 | 2019,炬火与微光
2019,炬火与微光
年度文学阅读印象与私人分享
媒体非虚构写作的
野心
○
林珊珊
林珊珊
▽
葛佳男《陶崇园:被遮蔽与被损害的》:在当下媒体环境里,非虚构写作的公共关切日益衰弱,《陶崇园》一文的首要价值恰恰在这里,其背后的议题触及高校师生权力关系。这是一次困难的操作。博士跳楼自杀,知情人闭口不言,而作者不仅要将之打开,探寻真相,还要通往一个离世之人的内心。但葛佳男最终都一一实现了。她穿过层层叠叠的迷障,细致还原了一种微妙而恐怖的心理操控如何在一个人身上实施,让人陷入梦魇般的困境。这一控制的体系是步步试探的,作者的叙述也层层深入,事实似乎总隔着一层纱,无法点破,背后的惊悚却逐渐加深——这是受害学生们的内心过程,因为作者的叙事技巧,读者也似乎身临其境。非虚构写作很难脱离内容讨论形式,好的文本和内容总是熨贴的,《陶崇园》正是如此,信息碎片编织在绵密的长句里,读来有一种压抑的黏稠感,而关键细节则往往形成短句,突如其来,给人以冲击。
王琛《永失我爱》:三岁的儿子被拐卖后,湖北人孙海洋的人生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停滞,但周遭的世界在迅疾变化着。《永失我爱》对孙海洋故事的切入角度非常独特,它是这种停滞与周遭世界的冲撞,前者在冲撞中愈发显得痛苦,后者则在冲撞中显示出荒诞、无情。这样的切入角度要求作者有敏锐的感受力,强大的同理心以及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深刻洞察。作者王琛通过孙海洋的眼睛观看世界,使得其中形形色色人物——被拐儿童家长群体、孙海洋的妻子女儿、落井下石的骗子,以及深圳城中村的务工者——全都带上了弥散性的悲剧色彩。那是一种无力的、与命运的僵持。在语言上,作者多用短句,让人物始终处在行动当中,而无过多的诠释,以客观的、简洁的、不容辩驳的细节推动着主题的紧张深入。
杨宙《张益唐:天才的野心》:迷人的非虚构故事需要一个迷人主人公,数学家张益唐自然是,他数十年寂寞漂泊,一朝成名,当年的孤独突然生发出戏剧性的魅力。但有主人公还不够,写作者还需要驾驭数十年跨度故事的笔触,需要不疾不徐的节奏感去处理大量资料和采访素材,杨宙在这两方面都把握得出色。读者其实很容易发现,杨宙并没有从习惯了孤独的张益唐身上得到太多细节,却依靠大量周边采访,恰当还原了他的形象,同时又没有在频繁的人物转换中迷失。周边人物的热闹、对世界的退让,与张益唐形成有趣的对照,好比在白纸上拓印的碑铭,笔触不及之处,反倒愈加鲜明光辉。
本刊特约专稿
图片来自网络
2019,炬火与微光 | 聚焦
《中华文学选刊》2020年第1期邀约十六位身处第一线,视野开阔、眼光独到的作家、编辑、评论家与媒体人,分享各自对2019年文学现场的个人观察和阅读印象,推荐心目中值得关注的佳作。其中既有对光焰四射之现象级作品的不同解读,也有对前沿、潜层与偏僻处闪烁之萤火的耐心辨认。或许无法尽数涵盖一年来最重要的作品,但这样的倾听与论说、观察和辨析,相信也会给各位读者带来启发。
——编辑部
No.1 方岩:2019年长篇小说,我只想聊聊这部 | 2019,炬火与微光
No.2 岳雯:世界与地方的互相凝视 |2019,炬火与微光
No.3 王继军:“创痛”本身深藏向上的渴望 |2019,炬火与微光
No.4 李德南:郑重而有尊严的写作 | 2019,炬火与微光
No.5 魏小河:不是那力量前方的风景,而是力量过后的痕迹 | 2019,炬火与微光
No.6 行超:有关“我们”的文学 | 2019,炬火与微光
……
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
以更丰富的内容服务读者
每月1日出版,定价20元
邮发代号82-497
全国邮局均可订阅
中国邮政网上下单请扫二维码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订购1期新刊